7月16日-18日,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实践团在重庆市北碚区,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小院家”里藏服务,小程序连邻里情
7月16日,“萤火筑梦”实践团聚焦当下数字化生活趋势,开展“小院家服务”小程序宣传活动,为三圣镇天宫村、春柳村、是平村的村民们介绍小程序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涵盖便捷的生活缴费、实用的家政服务、贴心的养老助餐等内容,帮助村民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慧生活,享受数字化时代的便利,让科技的力量深入乡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解码北碚地名,传承巴渝文脉

当天下午,白俊奎老师带领村民们深入挖掘北碚区独特的地名文化。龙车、歇马、磨心等地名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巴渝文化历史内涵。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与当地村民交流等方式,探寻这些地名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岁月沉淀下的巴渝文化魅力,并将这些珍贵的文化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村民们展示,让古老的巴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百本图书赠三圣,知识之光照乡村
7月17日,“萤火筑梦”实践团带着满满的爱心,开展图书捐赠活动。此次捐赠的110本图书涵盖文学、科普、教育、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群体的需求精心挑选,既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趣味故事书、科普绘本,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激发对知识的渴望,也有适合农业从业者的种植养殖技术书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有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文学名著、实用生活指南等读物,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在乡村点燃知识的火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车模展科技,童心向未来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还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车辆宣传活动。同学们通过展示手作太阳能小车辆、播放科普视频、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智能车辆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在他们心中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投身科技强国建设。

探访手作面非遗,坚守匠心守传承
7月18日,同学们还参访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中海手作面。在传承人徐中海师傅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手作面的制作工艺,从面粉的选择、揉面的技巧,到拉面的手法、煮面的火候,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匠心独运的智慧。队员们亲自上手体验,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与温度,并通过拍摄视频、撰写文章、制作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助力非遗文化走出北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三下乡”活动,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青春活力,将科技、文化、爱心带到乡村,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教育、传播非遗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探索更多服务乡村的创新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