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探索基层发展新路径,7月16日-18日,机械工程学院“果药兴产业,善治美乡村”实践团奔赴梁平区大观镇安乐村,开展为期三天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团全体队员深度参与果园调研、科普支教、反诈宣传等系列行动,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发展,书写校地协同助力振兴的生动篇章。
果园调研:解码产业振兴路径
实践团在社区工作人员蒋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清凉农场连片果园。眼下正值果蔬成熟期,沉甸甸的桃、李果实压弯枝头,在阳光下泛着饱满光泽。“这是社区集体经济的‘金果子’基地,关乎村民增收致富!”蒋老师介绍产业定位,开启调研环节。

过程中,队员围绕种植技术积极提问,蒋老师结合实例细致讲解:桃树疏花需精准把控间距保障果实营养,李树防蚜虫可采用生态防治手段;面对极端天气,村民通过点秸秆防霜、挖排水沟排涝降低损失,“丰收是与自然博弈的成果,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半山李子园,果园老板分享滴灌系统改造、耐旱品种引进故事,直观展现“农村+社区”帮扶模式下,产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蜕变。
科普支教:点亮乡村求知火种
队员化身“科学导师”,以塑料瓶、气球等材料搭建“空气动力小车”实验场景。队员借趣味演示,将反作用力、能量转化等物理原理融入互动,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激发村儿童强烈好奇。

科普环节后,折纸课堂接力开展。队员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兔子、飞机等造型,家长受氛围感染主动参与,教室成为亲子互动阵地。

反诈宣传与红色传承:筑牢安全防线 厚植信仰根基
队员手持自制手册,沿公路逐户走访,用方言土语强调“转钱到‘安全账户,冒充公检法’一律是诈骗”。在独居老人王婆婆家,宣传中,队员瞥见院角菜篮里的青菜,主动凑过去:“婆婆,您择菜累不?我们搭把手!” 说着便分工协作,有人帮着分拣菜叶,有人拿起扫帚清扫院坝积叶,还有人搬来小板凳,挨着王婆婆坐下。王婆婆眼角皱纹漾着笑意:“孩子们忙,家里冷清,你们来了,像过年一样热闹!”队员们静静聆听,明白陪伴才是给老人最暖的 “防骗剂”。

此外,实践团专程拜访老党员李爷爷。老人身着红装,身子硬朗他缓缓讲述四川甘孜州色达县平叛经历:“饿了啃干粮,脚底起了水泡,党员就得往前冲!”队员围坐聆听,在战火故事中接受红色洗礼,青春信仰愈发坚定。
总结反思,锚定青春助农新方向
本次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形成多维度实效成果:产业调研方面,系统梳理安乐村果园种植技术、基层治理模式及“农村+社区”帮扶经验;科普支教覆盖10余名儿童;反诈宣传走访百余户村民,以通俗方式普及诈骗防范要点,重点关爱12位独居老人,同步完成老党员红色事迹记录;校地协同层面,实践团与安乐村建立初步合作联系,为后续深化青春助农行动奠定基础。会上,实践团向社区交付“果药兴产业,善治美乡村”锦旗与牌匾。社区负责人肯定道:“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更注入青春活力与创新思路,为乡村发展添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