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铭记历史,笃定初心,勇担使命。7月,环境与资源学院“多彩贵州,‘千万’有我”青春智囊实践团来到了红色热土贵州遵义,6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子在“行走式”“体验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感悟革命先辈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重走转折地,将思政课“搬”到红色旧址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讲解员通过讲解,给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别样的思政课。“会议室的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的原貌。洋员灯、挂钟、壁柜、椅子以及火盆都是原有的风貌。虽简陋狭小,然而正是在这里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主席、周恩来的军事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讲解员说道。会址后方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高大巍峨,大厅内一组雕塑,四壁浮雕记录了红军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馆内以实物、图片、模型、美术作品等全面展示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址是重要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是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活教材,是群众的“精神地标”,更是振奋精神的红色文化大课堂。
“这样的参观学习让大家感受到革命年代的不容易,看到了当年长征路上的艰难时刻,让我们更加懂得了世上还有比个人利益、个人得失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使命和责任、奋斗和担当。”实践团成员何凤怡说道。

研学长征路,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
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前往苟坝会议会址,参观学习会议会址、毛泽东住地等红军遗址。苟坝会议补充和完善了遵义会议的决定,从组织上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也标志着毛泽东正确主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苟坝会议会址,王南妮与余思云2名青年教师带着成员们体验“一盏马灯照亮红军征途”的艰辛,踏上这条“真理之路”,在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上疾行,成员仿佛同88年前红军先烈们一道见证国家富强、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华鑫分享道:“这一段狭小的田间小路,一间简单的院落,却记录了一段难忘的历史,我们仿佛与先辈们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无穷的向上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向他们致敬学习!”


祭扫烈士陵,让红色基因浸润心田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7月18日,实践团赴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的祭扫活动。纵然岁月改变山河,但英雄从未远去。烈日当空,金色光辉倾洒在红军烈士陵园,给整个场地增添了一抹庄严肃穆的氛围,身着绿装的成员们行至红军英烈墙前,向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英雄烈士们沉重默哀。
实践团有序列队拉旗,王南妮与余思云2名党员教师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面对鲜红的党旗,她们高举右手,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全体成员行鞠躬礼,向长眠于此的先烈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会以革命先烈为荣,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