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三下乡”团队赴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开展地方特色非遗产品及文旅资源有关调研活动。
经过一天的旅程,团队成员在下午六点抵达了距城口县城45公里外的东安镇,在团县委兼职副书记袁金燕的热情款待后,小队成员拜访了东安镇仁河社区的支部书记王超。
王超,现就职于仁河社区,也是一名县人大代表。她告诉团队成员城口地处重庆最北端,常住人口数为1700人左右,近几年东安镇人口流动较大,但总体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且教育、医疗资源已相对完善,当地有配套的卫生院以满足当地居民医疗就诊需要。
仁河社区内教育师资力量配置完备,但部分教师因个人原因无法全面完成六年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当地少量学生的流失,对当地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王支书向实践团队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等已成为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目标之一。为丰富留守儿童暑假生活,社区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参加书法、回话等技能培训。

(王超向团队介绍东安镇情况)
县团委副书记袁金燕表示,“旅游业是东安镇的支柱产业,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早在2013年便开始重点打造4A级中国亢谷旅游度假区”。近两年,亢谷景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前往东安镇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据当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东安镇接待游客数量出现饱和现象,当地镇政府通过优化居民用房资源置,积极鼓励当地农民将闲置农房改建为民宿旅店,不断提高设施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了房源供给问题。

(袁金燕和王超向实践团介绍东安镇交通及旅游产业情况)
王超还告诉成员们,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东安镇生活水平不高,不少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寻求发展机遇。近几年来,随着政府的努力,东安镇发展前景向好,因此,不断有外出的年轻人愿意怀着一腔热血反哺自己的故乡,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东安追梦人”,他们以前分散在全国各个地区,涉及多个行业,掌握着不同的技术和能力,返乡后被当地政府统一组织为当地商会,汇聚成了强大的扶贫攻坚力量,为东安镇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提到城口非遗手艺,王超兴奋地为成员们讲述制作腊肉的工艺流程,讲述时,她的眼中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她向成员们讲述了城口老腊肉作为城口地标,早已成为全国各地的餐桌佳肴,更是城口迈向全国市场的引领者。当问到她是否希望有更多支持和宣传者来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时,她非常赞同,并表示会不留余力帮助前来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的年轻人,将城口的非遗文化流传到千家万户。
成员们了解到,目前东安镇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痛点难点,限制了旅游业和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东安镇在2020年因暴雨导致山体滑坡,镇内多条进出道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当地居民外出和旅游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当地政府正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争取早日恢复交通正常使用。

(实践团队与袁金燕和王超进行深入交流)
经过一天的探访,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对东安镇的人文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获取到大量有关城口东安的经济作物的资料,这为之后电商直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几天,实践团队会继续深入探索,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