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系统解析零工经济从业者生存现状,7月10日起,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城市脉动”调研团队正式启动“骑手职业生态”专项社会调查。团队深入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在渝站点,聚焦观音桥、解放碑、光电园等核心商圈,通过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结构化访谈及工作场景跟拍等方式,开展多维度实证研究。
7月10日至12日,调研团首站聚焦江北区五里路、洋河中路的美团骑士驿站,以“走进一线收集实况——梳理分析提炼问题——回归实践提出对策”为脉络,展开深度调研。在五里路美团骑士驿站,负责人结合墙上张贴的运营数据与真实案例,系统介绍了区域订单量、骑手日均工作时长、平台奖惩机制等内容,让成员对外卖行业的运转模式与骑手工作现状有了直观认知。随后,正值午间订单高峰结束,骑手们陆续返站休息,团队两人一组,手持录音笔与调查问卷,在休息区、停车区与骑手展开亲切交流。

“您一天要跑多少公里?”“遇到超时订单会怎么处理?”调研中,成员们倾听骑手心声,将“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协同治理”等学术话语转化为骑手熟悉的日常表达。

7月12日,团队继续前往洋河中路美团骑士驿站开展后续调研。通过两天的实地走访,成员们不仅收集了大量基础数据,更在街头巷尾的对话中,将“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宏大议题转化为骑手奔波轨迹里的具体诉求——从“希望平台优化派单逻辑”到“期待更明确的社保政策”,这些朴素的声音成为调研最鲜活的注脚。


7月13日至14日,调研团转战渝中区、渝北区、沙坪坝区,深入饿了么站点及观音桥、北街等商圈,在烈日下记录骑手群体的真实状态。在观音桥商圈饿了么站点,团员们分组对休息的专送骑手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团队成员在商圈树荫下遇见结束午高峰的王师傅,15:20的屏幕显示,他已完成23单,送餐轨迹从观音桥大融城到光电园,再折返鸳鸯街道,里程数定格在121.8公里,相当于从解放碑到江北国际机场往返三次的距离。而此刻,屏幕上的数字仍在跳动,如同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心跳。
从江北区的骑士驿站到渝中区的霓虹商圈,从美团骑手的电动车轮到饿了么骑手的送餐轨迹,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城市脉动”调研团的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存图景。此次调研,是青年学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生动实践,也是对“青春入基层”的深刻诠释。成员们在调研中掌握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深化了对城市发展、新就业群体价值的认知,更在骑手的故事里,读懂了“人民城市”最本真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