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探究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法治与自治、德治融合的实践路径,将普法服务送到羌寨深处。7月,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寨渝声”普法服务队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普法实践活动。
实地调研,倾听村民法律心声
7月9日,在法学系专职教师卢博和许偲炜的带领下,服务队首先来到石椅村“三羌共治”议事坪实地调研,与村委会副书记陈艳进行了深入交流,认真听取当地“尔姆孜巴”协商平台的运行情况介绍,精准把握了该平台全民议话、民主公约的核心内涵。队员们认真聆听,深入了解平台在实际运行中的成效与遇到的问题,为后续普法活动与当地自治模式更好结合提供思路。
随后,陈艳详细介绍了石椅村在法治护航下推进灾后重建、发展特色产业的宝贵经验,从通过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到依托法治保障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全面展现了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交流结束后,队员们参观村史馆、开展实地调研访谈,贴近村民生活,倾听法律困惑与需求,为后续普法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开展座谈,共探法治乡村建设
为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开展乡村法治座谈会,一场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此拉开序幕。
活动伊始,服务队与村委会成员围坐交流,围绕乡村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村民关心的议题展开讨论。针对村委会成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村委会成员介绍了石椅村在高效治理和民主协商方面的模式,展现出羌族村寨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独特智慧,双方针对“尔姆孜巴”协商平台和“三羌共治”议事坪深入交流,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街头普法,让法治阳光温暖人心
7月10日,服务队联合北川羌族自治县沐曦社区走进永昌农贸市场摆摊设点开展法律义务咨询活动。活动现场,队员们搭建了临时宣传展台,通过设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互动问答、入户走访宣传等方式,为当地居民解答各类法律困惑。2名法学专家通过耐心倾听、细致剖析问题根源,对婚姻家庭中的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争议、劳动关系中的欠薪与工伤赔偿难题,以及财产继承、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日常问题,为居民提供可行的解决路径和维权建议。针对老年人群体,队员们重点关注其在接受赡养、防范诈骗和订立遗嘱等方面的高频法律需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文,传递法律温情。
本次法律义务咨询活动共接待居民近百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现场解决法律疑问10余项,走访困难家庭20户,受到居民广泛赞誉。活动不仅有效化解了群众现实法律困境,更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和满足感,为民族地区的法治社区建设注入了坚实力量。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寨渝声”普法服务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服务队深入羌寨,在实地调研中了解民生,在座谈交流中汲取智慧,在街头普法中传递温暖。未来,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将持续关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普法形式和内容,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