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助力绿色转型与非遗传承的路径,7月8日至9日,金融学院“红岩先锋,‘津’融聚力”社会服务践行团以“金链助企兴商,活水聚绿转型”为主题,先后走访江记酒庄、江津韩氏瓦缸酱园及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白沙支行,通过实地调研深化专业认知,为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积累实践经验。
探千年酒香解码绿色赋能
7月8日,金融学院“红岩先锋,‘津’融聚力”社会服务践行团一行,走进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
在酒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践行团分别参观了现代化的储酒罐区、“201手工精酿车间”、地下陶缸储酒区、“梅见”年份酒库。感受到了规模化生产的磅礴气势以及酒庄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最令同学们动容的是品牌背后的社会担当。工作人员介绍,“梅见”果酒系列创立初心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果酒文化、打造民族品牌高品质果酒。此外,江记酒庄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酒糟转化为饲料,循环利用酿酒副产品。
此次江记酒庄之行,不仅是感官之旅,更是深刻的产业认知课。其以品质立身、创新驱动、绿色为底的发展路径,为践行团成员思考如何用绿色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等提供了宝贵现实案例。

寻非遗技艺 探索绿色融合
随后,金融学院“红岩先锋,‘津’融聚力”社会服务践行团走进江津韩氏瓦缸酱园,践行团通过参观万缸晒场、产业园区、压榨坊、灭菌车间等核心生产区域,深入体验非遗酿造技艺,探索传统产业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路径。
践行团重点关注了酱园在废料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上的创新实践。韩氏酱油采用古法瓦缸发酵,相比现代工业化生产,能耗更低,且无化学添加剂,契合绿色食品标准。在压榨坊与灭菌车间,成员们见证了酱油从发酵到成品的完整流程,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在品质保障与低碳生产上的双重价值。酱糟作为酿造副产品,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或饲料,实现“零废弃”目标。团队成员与当地就业的返乡传承人交流时了解到,近年来,在政府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下,企业引入了太阳能烘干设备,并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绿色金融不仅降低了改造成本,更让非遗技艺在环保标准下焕发新生。”一位返乡创业的传承人表示。
此次调研不仅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非遗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也为绿色金融在传统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鲜活案例。未来,践行团将结合调研成果,探索“非遗+绿色信贷”“碳足迹溯源”等创新模式,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赴农商行实践 深化专业认知
7月9日,践行团走进白沙镇,先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白沙支行在镇政府四楼小会议室交流,后实地走访该行,深化了成员对金融领域的专业认知。
座谈中,团队围绕银行产品、服务及政银协同展开了解,聚焦“环保技改贷”“非遗绿色贷”等特色产品,还知晓了针对上下游供应商的各类金融服务及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感受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运作。通过交流与走访,同学们真切了解到银行特色金融产品设计、审批流程等,让抽象理论具体可感。
同时,这有助于同学们明确学习方向与职业规划。了解银行绿色金融实践及金融服务在企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能让同学们认识到金融行业的责任与价值,激发学习动力,为未来投身金融行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