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7月8日至10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重庆市合川区,开展了主题为“精业笃行护食安,青春挺膺助振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科普宣讲等形式,挖掘地方美食文化,守护食药安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探秘少水粉,感悟匠心传承

7月8日,团队首站探访合川老字号少水粉店。创始人四十余年的坚守,将一碗水粉做成了承载乡愁的味觉记忆。店主分享创业历程,强调“食材鲜,味道才地道”的朴素理念。成员们亲身感受传统手艺的温度,深刻理解到地方特色美食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乡土文化的根脉,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持久的文化支撑。
科普进社区,守护“舌尖安全”
7月9日上午在白鹿山社区,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精业笃行护食安”主题宣讲。针对居民常见的食品误区与用药困惑,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科学饮食、安全用药知识,送上实用的健康“礼包”。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防护意识,展现了食品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团队计划持续开展此类惠民科普,用专业知识守护群众健康。
对话同德福,破解老字号传承密码

7月9日下午,团队深入探访拥有127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合川同德福,与第四代传承人余晓华深入交流。余晓华坦言,合川桃片繁复的制作工艺和行业吸引力不足,正面临技艺传承的严峻挑战。围绕“如何让年轻人了解并投身这门匠心事业”的核心忧虑,团队成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借助高校科技、新媒体宣传、开发体验课程等创新路径,助力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品味合川“粉”韵,共话乡村振兴

7月10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薇薇、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余思云,专任课教师沈露博士及辅导员刘畅老师一行专程来到合川,深入一线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并慰问实践团成员。在杨氏米粉店,相关老师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沈露就米粉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张薇薇建议挖掘美食文化内涵打造特色IP,余思云则从学生实践培养出发,指导同学们如何将课堂理论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结合。
此次“三下乡”活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深入乡村,探寻美食文化根脉,传播食药安全理念,为传统技艺传承创新贡献智慧,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