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助力农村发展,7月7日至7月10日,机械工程学院“红岩铸魂乡土情,机械赋能振兴梦”社会实践团(支坪分团)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白溪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分团委书记刘静带队,21名成员涵盖智能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通过多元化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产业助力谋发展,农品升级拓新路
7月7日,实践团联合“星包装”团队实施“械手匠心·智创农包”计划,构建“调研-设计-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前期调研中,实践团走访支坪镇白溪社区李子园,为后续包装评选会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调研结果,实践团举办“精工巧械·包出乡彩”包装设计评选会,展示包装专业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最终由村民代表投票选出最优方案。“包”你满意·“械”手助农——助农电商专场活动中,团队以“设计理念+种植故事+限时促销”模式推广新包装农产品,有效验证了新包装的市场吸引力。
安全护航筑防线,民生保障暖人心
7月8日,结合夏季乡村安全特点,实践团创新安全教育形式,编排两部情景短剧。防诈骗剧《周大爷的一天》以早中晚三个时段为线索,演绎冒充客服退款、虚假中奖等常见骗局,通过“剧情演绎+法条解读”解析诈骗分子话术逻辑与防范要点。防溺水剧《“溺”莫走》融入江津方言,模拟青少年野泳遇险场景,演示长杆救援、漂浮物投放等实用技能,纠正“手拉手救援”等错误方法,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安

科技赋能强引擎,创新种子播乡土
7月9日,依托机械工程学科特色,实践团打造“启航科技梦想,谱写青春华章”科普品牌,构建“理论-演示-实践”的完整链条。在“探索循迹小车”课堂上,成员拆解模型讲解智能控制原理;“用激光雕刻木牛流马”实践课,用激光雕刻机复刻古代机械,直观展现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走进智能时代,拥抱AI变革”工作坊用通俗语言解析人工智能原理。NAO机器人让留守儿童在互动中激发对科技的向往。

红色引领筑根基,精神传承焕新篇
7月10日,实践团以“重寻红色星火,照耀时代新篇”为主题,构建红色教育体系。团队组织“追寻红岩之光,续写时代华章”红色研学活动,走进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通过文物史料与影像资料系统学习聂帅为国家事业奋斗的历程。重庆山益重工机械公司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交流,让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制造业的魅力,为未来投身行业、铸就智造梦想积蓄力量。

为让红色文化深入群众,实践团创新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探寻工业记忆,传承三线精神”宣讲会以历史脉络为轴,串联抗日战争时期工业支援、三线建设时期艰苦创业与新时代产业转型历程,生动诠释红岩精神与重庆城市精神的当代意义,吸引村民参与。“老党员面对面”交谈会中,团队走访5位老党员,记录他们在土地改革、乡村建设中的亲身经历。

此次机械工程学院“三下乡”活动通过红色铸魂、科技赋能、产业助力、安全护航四大板块,形成“文化+科技+产业”的乡村服务模式。活动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标,为校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