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的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活跃着公共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身影。在公共管理学院鄂施璇、张露洋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深入金龙村开展专项调研,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数据库建设”提供鲜活素材。
扎根乡野:调研对接国家战略
7月8日,实践队抵达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腹地的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本次实践不仅是学习,更承担着重要任务:围绕城乡融合主题进行专项调查。选择金龙村,因其是重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典型样本。希望通过此次实地实践,让同学们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了解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在基层的落地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数据库贡献力量。

倾听民声:农户访谈收集实情
队员们带着问卷和笔记本分组入户,礼貌说明来意,耐心沟通。在村委会、农家小院、田埂边,队员们与村民围绕家庭人口、土地耕种方式、主要收入来源、医保、养老保障、村里基础设施(路、水、电、网)满意度以及对教育、医疗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深入交流。队员们不仅认真记录问卷,更用心倾听村民的心里话,朴实的“吐槽”、生活中的难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一记录下来。每一份问卷都承载着村民的信任和同学的观察。


问计产业:探寻乡村发展动能
在金龙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产业发展、连接城乡资源的重要力量。实践队将这些“带头人”列为重点调研对象。队员们走访了特色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生态养殖场老板以及农家乐、民宿业主,详细了解其经营模式、规模、销售渠道、用工、技术应用、品牌建设,以及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和市场风险等难题,记录政策支持需求。这些来自产业一线的信息,为剖析城乡融合中的产业协作堵点、优化支持政策提供了关键参考,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话治理:把握基层发展全局
调研中,实践队与金龙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成玉、党建专干曹会敏等干部座谈。系统了解村庄整体规划、区域融入思路、基础设施与环境改善成效、土地利用与产业策略、人才吸引与留存措施,以及乡村治理创新做法。村干部们坦诚分享了推进城乡融合的困难与政策期待,为理解政策基层落地提供了重要视角,丰富了数据库的基层治理维度信息。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重要一环,实践队员们严谨完成覆盖村民、产业带头人、村干部等群体的问卷调查和详实访谈记录。团队后续将整理分析后汇入数据库,帮助研究者全面描绘城乡融合图景、识别优势短板,为各级政府制定精准政策提供坚实支撑,切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