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8日,机械工程学院“智美赋能乡村,科创驱动振兴”实践团一行7人,深入江津区仁沱社区开展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机械工程专业同学组成的团队,紧扣学科特色与社区实际需求,通过红色教育、基层服务、环境治理、养老关怀及科普授课等多元举措,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基层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团首站抵达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在红色历史的熏陶中开启实践之旅。步入陈列馆,成员们紧跟智能机器人的引导,驻足凝视珍贵展品,聆听国防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作为机械专业学子,成员们深切体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工业精神,家国情怀在心中深深扎根。参观也坚定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的信念,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下午,在两个小时的排查工作中,实践团成员们分成两组,带着排查表穿梭在仁沱社区的街巷里弄。他们叩开一扇扇家门,不仅细致登记了120余户居民的常住人口信息,更特意留出时间与居民深入交谈——倾听独居老人期盼“楼下增设老人休息娱乐室”的心声,记录务工务农群体反映“希望增设路灯”的需求,将工作繁忙的家长们关于“增设儿童游乐区”的建议认真标注在表格旁。这场沉浸式基层实践,让成员们收集到10余条宝贵的民生诉求,更直观感受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治理实情。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聚焦社区环境治理与养老服务两大需求。晨曦微露,团队成员携带垃圾袋、夹子等清洁工具,奔赴綦江沿岸及社区老街。在綦江岸边,成员们躬身弯腰,细致捡拾散落的塑料瓶、废纸屑与枯枝败叶;在老街巷道,他们认真清理路面堆积的瓜果皮、烟头等杂物,并将各类垃圾分门别类装入对应垃圾袋。经过近三小时的集中整治,綦江沿岸重现水清岸净,老街墙面的“牛皮癣”被彻底清除,分类垃圾桶旁的杂物堆放有序,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下午,实践团转赴玖安康养院,为这里的百岁老人们送去关怀。成员们提前准备了牛奶、水果等慰问品,主动为老人整理房间、擦拭桌椅。围坐于老人身边,他们静静倾听百岁老人讲述岁月故事与人生感悟,期间细心地递上一杯温水,轻柔地帮老人捶捶后背,用真诚的陪伴驱散孤寂。这份细微处的关怀,让“敬老爱老”从口号转化为递水、倾听、陪伴的温暖行动,老人们的脸上也漾起了幸福的笑容。

7月18日,团队聚焦儿童成长,开设科普课堂。在智能汽车科普课上,成员们运用趣味动画和实物照片,生动讲解长安汽车阿维塔智能车辆知识,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热爱。随后的组装橡皮筋动力小车与竞速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亲身体验能量转换原理的奥妙。团队还结合社区依河而建的特点,以趣味动画片和DIY预防溺水拼贴画等手工活动,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上通过问答互动普及安全知识,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下午,实践团和社区书记及干部们在仁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实践总结会议。会上,社区王书记回顾了实践团三天的活动轨迹:从红色教育筑牢信念、人口排查倾听民声,到环境整治焕新家园、养老陪伴传递温情,再到科普课程点燃童心,各项行动均紧扣社区需求。紧接着双方互致感谢信,最后书记也为实践团颁发了荣誉牌匾,同时对青年们进行了勉励。
三天实践虽短,却以调研知民情、以服务解民忧、以科创播火种,更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为校地协同育人写下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