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唐春秋,党委副书记、院长宋瑛带队,与“一带一路青年行,江津枢纽联山海”暑期“三下乡”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实践团共同前往重庆市江津综合保税区,探访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和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并举办交流座谈会。实践团成员在实地探访中,解码这条连接我国西部与东盟及全球市场的物流大动脉,真切感受国家内陆开放的蓬勃活力。
走进枢纽中心:解码“通道+枢纽”产业布局
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国际物流中心,实践团成员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动态演示与实物模型的立体呈现,实地观察到铁路枢纽、港口码头与仓储物流区的空间衔接,“原来枢纽港的布局要考虑这么多环节!”实践团成员徐婷边观察边感叹。
在与讲解员的交流讨论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追问:“外资企业更看重枢纽的稳定性还是拓展性?”“后续扩容会优先衔接东南亚线路吗?”讨论声里,那些曾停留在课本上的概念,正顺着铁轨与航线的脉络,一点点变成能触摸、能分析、能预判的现实逻辑。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国际物流中心实地探访“通道+枢纽”布局)
探访小南垭站:触摸黄金通道的“脉搏”
随后,实践团转赴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登上观景平台,集装箱堆场的整齐排列、铁路班列的整装待发映入眼帘。实践团成员们眺望观察,目光追随着穿梭的叉车与吊装设备,不时互相指着班列线路图讨论:“这条线是开往东盟的吧?”“这些集装箱里装的是什么货物?”
“班列主要开往东盟多国,货物涵盖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等。”讲解员的介绍解开了大家的疑惑。当听到“‘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模式让货物转运效率提升30%以上”时,实践团成员张廷潇忍不住惊叹:“从货物进站到装车发运,全程无缝衔接,这就是黄金通道的速度啊!”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观景平台实地观察班列运作)
座谈深研:解锁陆海通道“活力密码”
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熊兴就园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的独特优势、核心货源地、经济辐射范围及主要出口国家等问题与通道物流部柴焕丽副部长展开热烈探讨。“课堂上学的‘贸易便利化理论’,今天终于在通关流程优化里找到鲜活案例!”经济学专业学生祝千惠边感慨边和身旁同学分享她的笔记,“原来枢纽港的物流效率提升,真能让企业少跑腿、快通关。”这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思想交锋,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极具现实意义的大思政课,让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变得可触可感。

(图为实践团与通道物流部柴焕丽副部长交流沟通)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触到“通道+枢纽”物流体系的运作肌理,更清晰认识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内陆开放中的关键作用。这场“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让深化了同学们对国家战略的理解,更明确了结合专业知识服务内陆开放、助力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方向,为校地协同赋能开放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