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习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以实际行动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2019年,校团委以理论宣讲、国情观察、科技支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教育关爱、志愿服务等为重点,共组建了44支团队,到重庆市各区县、社区、乡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其中立项团中央专项11项,重庆市重点团队15项,重庆市专项团队7项,校级重点团队21项。
大学生志愿者们继续走进社区、走下乡镇,助力乡村振兴、传播科技文化、调研小微企业,用青春的力量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缅怀伟人功绩 感悟历史发展
——研究生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研究生挂职锻炼华蓥团和邻水团,分别赴广安邓小平故居、四川省邻水县邻水博物馆,围绕“缅怀伟人功绩,感悟历史发展”和“历史成就考察”两个主题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精美的浮雕、鲜活的革命故事、厚重的历史文物,感受到英雄烈士们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品格。与此同时,实践团参观小品旧居,通过了解陈列馆展出的小平同志“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开创伟业”不同人生时期珍贵的历史实物与视频资料,成员们深刻地感受到小平同志为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本次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青年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领,肩负起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美丽生活,我们在路上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12日,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在重庆市渝中区天灯堡社区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以社区的老人、儿童以及社管学院的11名学生为主。
活动前期,实践团通过走访入户的方式对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随后,他们为社区的老人开展针对“垃圾分类”的政策宣讲和知识竞答,强化老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给当地的孩子讲解暑期安全知识,并以游戏的方式加强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此外,他们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社区的各个垃圾桶分布点标注四种垃圾分类名称,协助工作人员完成入户登记。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锻炼自己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当地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促进社区绿色发展。


发展乡村产业 助力精准扶贫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19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开州区浦里新区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千能实业有限公司和紫建电子有限公司,通过了解新型科技相关知识,实践团成员们对高度自动化的机器生产所带来的高效率连连惊叹;随后,实践团来到赵家镇茶竹村,通过走访、交谈,从致贫原因、政策落实情况、脱贫措施等方面对当地的精准扶贫情况展开调研;通过开展“暑假安全教育”和“小小梦想”的主题课堂,以分组讨论和安全知识抢答环节增强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并让小朋友们用笔写下自己的梦想,鼓励他们勇敢地追逐梦想。
通过本次活动,实践团在了解到新型科技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深入了解精准扶贫政策,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新思想新要求及其成果。


垃圾分类人人做 做好分类为人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赴江北五里店街道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具体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引导广大市民主动、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7月14日,数学与统计学院赴江北五里店街道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热情耐心地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内容。在与居民的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居民都知晓垃圾分类但不能精确的将垃圾进行分门别类,尤其是一些年长的老人对此知之甚少。对此,志愿者们加大了对老人和小孩的宣传力度,放慢语调,更加仔细地讲解。更有一些关注垃圾分类的热心居民主动上前来询问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还主动要求带走一些宣传资料帮助志愿者们一起宣传,营造出全面参与的和谐景象。
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不仅锻炼了志愿者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促进社区的绿色发展,为构建文明、环保的社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