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广大青年对“四史”的认知,加深对国情的观察,加强对民族团结的重视。2021年,校团委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以党史学习实践、理论宣讲实践、国情观察实践、乡村振兴实践及民族团结实践等为主要内容,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各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民族团结聚人心,乡村振兴集合力
机械工程学院赴铜梁区水口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力教授带队,学院党委副书记、系主任、专业教师以及藏族学生马骁等本科生代表一行16人赴铜梁区水口镇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参观了铜梁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展览馆,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战役取得的伟大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给当地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结合专业所长,实践团通过召开项目对接会、深入水果种植区调研,收集丰富信息,了解到当地的实际需求,聚焦如何融入乡情乡愁文化元素对当地特色水果进行外包装设计等问题,力所能及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实践团对问题展开了讨论,明确了的销售包装设计思路。同时,实践团组织当地的20余位留守儿童,开展了讲党史故事、开科普课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树少年志,强中国心。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水口镇四个村落的8户困难家庭,为村落里的留守老人送去温暖和关爱。
牢记历史使命,感恩桥上听党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赴石柱县综合实践纪实
7月18日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支以“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使命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小组,分赴建设前沿、乡村、革命遗址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脱贫攻坚”小组的师生们来到了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进行了走访调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实地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情况,他鼓励当地村民要吃得黄连苦,尝得辣椒辣,最后才能懂得蜂蜜甜。“如今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这是习主席寄予当地村民的叮嘱。在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华溪村由一穷二白的落后改造成为各方面发展的蒸蒸日上。在感恩桥上,华溪村党支部王祥生书记回想习主席来到华溪村时的情景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户给予确切关怀,看粮仓、看衣柜、开电视等等,每一个细微处他都亲手亲眼去实地检查。总书记既是在了解真实情况又是在对干部和群众提要求,要求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正是因为这些党员干部们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为广大老百姓干实事,以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益乡从此实现了村内经济体制变革,村民们也真切地体会到了蜂蜜的甘甜。王书记还谈到,“你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做的是珍惜当下学习机会和认真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在未来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这才是最重要的。”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增强新时代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作为新青年我们应牢记历史使命,努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画卷。
培训、直播、搭平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小云雀服务队赴忠县新政村用电商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小云雀服务队赴重庆忠县新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启了农村电商公益课堂。电商专业学生冉昕瑜通过视频和案例的方式讲授了开店和电商运营的基础知识,具备丰富农村电商经验的高校教师刘四青也通过农村电商的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村民讲解了什么是农村电商,怎样做农村电商。课堂中,实践团还现场进行开店实操演示,手把手地帮助村民们了解如何通过手机在淘宝、京东等APP平台上开店,让村民进行实操体验。第一次上电商课的新政村村民王大爷表示:“大学生点子多,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现在觉得心里有了底气”。除理论知识培训以外,小云雀服务队在抖音和微信两个平台同时进行公益文旅直播。直播以“云”游石宝,品味忠州为主题,通过边游边播、与农产品生产者访谈的丰富形式展现石宝寨之美,推广忠县农产品。据悉,小云雀服务队还为当地村镇企业免费搭建电商平台,未来,他们将与忠县石宝镇新政村驻村工作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为新政村开展各项公益电商服务活动,助力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新风貌,金融科技惠企利民
金融学院实践团赴垫江考察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服务
7月15日、16日,为深入考察垫江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服务的作为和实效,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金融学院“心系神州事,情融牡丹乡”国情观察实践团开展了访谈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固、实地考察“中国最美乡村”毕桥村箩篼湾建设情况等活动。垫江县长龙镇重庆汇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固带领实践团参观米粉生产线,分享创业助农经历。返乡创业的她特别有家乡情怀和社会担当,她寄语实践团:“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大学生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且坚持,要肯吃苦,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走进毕桥村箩篼湾,实践团细致观察乡村标识的设计、最美庭院的建设以及产业的布局,走家串户,与村民聊发展谈感悟,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箩篼湾的大力实施和细化落实,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老人们谈到箩篼的发展之路:两百年箩篼传承,六代匠人继承,从挑竹砍竹编竹到成品,都凝聚着工匠精神。针对箩篼湾的未来发展,来自重庆市垫江教师进修学校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刘琼与实践团成员一起从党建、民风民俗、产业兴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交流。通过走访和调研,实践团深受触动,表示当代大学生理应夯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和金融服务贡献青春力量!
做新时代四有青年,追新征程人生理想
国际商学院赴渝中区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支教活动
为传承志愿者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年群体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要求,7月15日,国际商学院支教团队志愿者前往重庆市渝中区慧灵职业康复训练中心,与一群特殊的学生交流互动,开展以学习传统文化,感悟红色党史为主题的志愿支教活动。志愿者梁洲乔同学讲解了练习书法的坐姿和握笔方式,耐心地对学生的姿势进行逐一纠正;讲解示范了一些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并指导学生练习。教学完成后,梁洲乔同学在训练本上写下“中国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组词句,接着手持练习本,为学生们讲解了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和五四运动、红军长征等一系列党史故事。课堂接近尾声,志愿者阐述了“四有青年”的含义,鼓励这群特殊的学生不囿于生理缺陷,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属于自己的理想信念,争做“四有青年”。国际商学院“三下乡”支教活动,建立了在校大学生与特殊青年群体的连结,同时,也唤起了大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奉献青春力量的社会责任感。
同讲普通话,共联民族情
工商管理学院理论宣讲实践团走进罗家坨苗寨推广普通话
为消除语言隔阂,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促进各民族交流与民族团结,7月20日,工商管理学院2021“文兴彭水,筑梦山城”理论宣讲实践团在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开展了普通话推广活动。活动分为普通话运用互动游戏、普通话使用情况入户采访和普通话推广宣讲三个部分。实践团用“趣味猜谜语”、“连词成句”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苗寨青少年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实践团走访了解到普通话的使用在罗家坨苗寨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比较薄弱,日常生活中普通话使用频率低。但若有旅客主动询问苗寨居民,他们会尝试用普通话为他们提供景区的相关信息。实践团带着慰问品来到养老院,通过将娱乐与理论、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的方式,向老人们普及了普通话理论知识。临别之际,老人们用普通话祝愿实践团成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践团感受到了宣讲的实效,对普通话的推广充满了信心。本次宣讲立足于使用有特色、有互动、接地气的宣讲形式,向当地的老人和苗家孩子推广普通话,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普通话的认识。实践团希望借此为消除民族间的语言隔阂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