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团情快讯
    • 通知公告
    • 院系风采
  • 部门简介
    • 校团委介绍
    • 分团委介绍
    • 年鉴
    • 荣誉墙
  • 组织建设
    • 规章制度
    • 团委文件
    • 理论学习
  • 品牌活动
    • 青马工程
    • 五大文化节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 学生社团
    • 校园文化活动
    • 我为同学做实事
    • 筑梦启航
    • “感动校园人物”
  • 学生组织
    • 学生会
    • 学生社团中心
    • 青年志愿者协会
    • 大学生艺术团
    • 新媒体工作室
  • 办事指南
重庆工商大学| 新闻网|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
  • 快手
  • 首页
    团情快讯
    通知公告
    院系风采
  • 部门简介
    校团委介绍
    分团委介绍
    年鉴
    荣誉墙
  • 组织建设
    规章制度
    团委文件
    理论学习
  • 品牌活动
    青马工程
    五大文化节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活动
    我为同学做实事
    筑梦启航
    “感动校园人物”
  • 学生组织
    学生会
    学生社团中心
    青年志愿者协会
    大学生艺术团
    新媒体工作室
  • 办事指南

院系风采

  • 团情快讯
  • 通知公告
  • 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 团情快讯
  • 通知公告
  •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追忆红军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国际商学院“三下乡”实践团拜访红军后代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2日  周卓宁 金亦程/文 王维霖/图  点击:[]  

为回顾红军革命斗争的艰辛岁月,感受红军精神,7月24日,国际商学院“三下乡”实践团来到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拜访了红军后代胡敬华先生,听他讲述红军故事。


胡敬华先生讲述先辈故事


胡老今年七十四岁,其父亲胡荣清曾是长征时期红三军团的一名红军战士。1929年加入红军以来,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参加青杠坡战斗时,眼看到了决胜的时刻,一个炸弹突然在胡荣清身边爆炸,危急下他只能忍痛跟随部队撤离,直至红军四渡赤水河途径古蔺太平,他的伤口感染化脓,无法继续行军,才被迫和一批红军伤员留在太平镇养伤。临走前组织为他们每人留下了三块银元,希望他们照顾好自己。伤好后,胡荣清在太平镇成家安顿下来。日子虽然清苦,但胡荣清始终珍藏着三块银元,这于他而言是身为一个战士的勇毅和傲骨,而这样的精神在这个家庭也被传承了下去。


图为胡敬华先生


父亲过世后,家境愈发困难。15岁的胡敬华无奈给中央军委办公厅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能给他安排一份正式工作。数月后,他接到回信,信上写着:“父辈之功,晚辈不能享受,需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这封信点醒了胡敬华,他先是靠着自己的撑船手艺进入了当地船队,两年后,又转到太平镇修建社工作,于1992年被任命为太平镇胜利街副街长,任职期间,胡敬华始终把群众的大事小事记挂心上,在群众中建立了很大的威信。如今,不惑之年的胡老坚守在赤水河畔,立志要将红军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下去。

访谈最后,胡敬华先生为实践团成员唱响了古老的船工号子。随着时代的进步,赤水河上船工和纤夫的身影已然消逝,但那铿锵有力的号子声里蕴含的力量将长存于人民心中。本次访谈之行让观察团成员直接对话革命后辈,把推进百年党史教育行在实处,激励同学们学习和传承爱党爱国的红色精神,将青春献给祖国。


上一条:防疫抗洪,身影有我
下一条:因地制宜办产业,特色种植惠万家 ——国际商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关闭】

友情链接

  • 共青团中央
  • 重庆共青团
  • 学校首页
  • 信息门户页
  • 教务处
  • 学工部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 快手

地址:中国 重庆市 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400067) / 电话:023-62769004

Copyright©2024 共青团重庆工商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