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7月11日,外国语学院实践团在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社区开展“外语传薪弘汉韵,中流砺志铸国魂”为主题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通过开展英语、法语小课堂,拓宽青少年文化视野;以非遗手工体验筑牢文化记忆,引领青少年深化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实践团在服务文化传承的实践中彰显责任与担当。
语传文化育新苗
外国语学院实践团志愿者们立足专业特色,精心打造了丰富多元的外语课堂。他们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浸润深度结合,通过英语安全教育筑牢成长防线,借英语古诗传递文化韵味,用法语健康饮食教育普及生活智慧,以法语传统节日讲解打开文化之窗。志愿者们如同文化桥梁的搭建者,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让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相互赋能,既助力青少年提升外语能力,又让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光彩。

巧手传艺绽芳华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开展安全知识手工贴画、活字印刷术非遗体验、二十四节气手工粘土及非遗灯笼制作等丰富活动,让社区儿童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底蕴。在安全知识手工贴画活动中,孩子们在趣味创作中强化安全意识;在活字印刷术非遗体验里,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学,让古老技艺在指尖流转。从捏塑二十四节气的手工粘土到点亮非遗灯笼的温暖光芒,每一项活动都如同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对传统的热爱与向往。

助学护航伴成长
课后,学院志愿者们化身耐心的“小老师”,主动为社区小朋友们开展课后作业辅导。书桌前,志愿者们俯身倾听孩子们的疑问,用清晰的讲解梳理知识点,用鼓励的话语驱散学习的困惑。无论是数学题目的思路引导,还是语文课文的趣味解读,他们都倾注细心与热情,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这一次次面对面的辅导,不仅为孩子们的学习之路添砖加瓦,更让志愿者们在陪伴中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基层、助力成长”的青春承诺。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用专业所长架起文化传播的桥梁,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中,让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从英语语境中的安全守护到法语表达里的节日温情,从古诗吟诵的韵律之美到饮食健康的生活之道,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丰富的知识滋养,更让文化传承在跨语言的交流中焕发新的活力,用青春力量书写着服务基层、传播文化的实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