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工商管理学院“‘津’彩乡兴,智管领航”青春助农团奔赴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开展“椒香啡韵,乡兴江津”暑期三下乡活动。助农团以“乡情溯源,爱国铸魂”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参观乡情馆与红色旧居,挖掘花椒产业与人文底蕴,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初至保坪村,助农团走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从田间地头的闲聊中感知民情冷暖。据村党委书记代小月介绍,先锋镇以12.8万亩花椒种植为核心,辅以水稻,形成“稻先锋,椒好运”的形象。保坪村也引进多家农业企业,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同时,该村以“大院经济”推进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五个一”工程,让治理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在与小月的交流中,助农团对保坪村积累了丰富认知,为后续调研筑牢根基。

在鹤山坪乡情馆,传统花椒种植工具“一顶拳”“打踩耙”与现代加工设备并置,诗集手稿中的乡贤故事与当代创业案例交相辉映,勾勒出产业变迁图谱。讲解员说:“这些‘土里土气’的物件,是先锋镇儿女的‘根’,更是乡村振兴的‘魂’”,助农团边听边记,感受到一代代建设者接续奋斗的赤子之心。


紧接着,助农团一同走进先锋镇鹤山坪陈独秀故居,依次参观了陈列馆内“寻求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旗手”“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被捕入狱”“流寓江津”和“历史不会忘记”展区。这些生动地展现了陈独秀先生在困境中仍笔耕不辍,这种“行无愧怍心常坦”的精神让成员们深受触动。助农团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以先烈为榜样,把红色基因融入助农实践,让乡村振兴之路更有温度。”

调研尾声,小月以一首诗勉励成员们:“崭新征程不寻常,守信仰,斗志昂;田畴挥汗,党旗飘扬;赤诚书写融文章,乡村振兴号角响;路漫漫,再整装,笔尖奋斗,携手共创千家万户幸福长。”她强调,乡村振兴需“笔尖奋斗”的智慧与“路漫漫再整装”的韧劲,期待青年成为乡情传承者、幸福缔造者,在基层沃土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助农团深受激励,决心以智慧与韧劲扎根乡村,用青春热血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乡情如椒,炽热而绵长;振兴如歌,激昂而悠远。在保坪村的田间地头,“‘津’彩乡兴”青春助农团正以躬身实践的姿态,将爱国精神转化为行动力量,让青春之花在乡土大地与家国情怀的沃土中绚烂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