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为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提升乡村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持续发展。7月10日至14日,工商管理学院“‘巴’方荟萃,数智赋能”青春助农实践团走进重庆市巴南区丰盛古镇开展以“追寻乡村卷,奏响振兴曲”为主题的乡村调研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当地推广普通话、宣传当地农产品以及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系列举措的主要目标在于助力丰盛镇的全面发展,通过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繁荣以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为丰盛镇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部曲:推普与民情
7月10日至14日,实践团成员在丰盛镇开展了长达5天的普通话推广活动,活动主要包括推普实情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带领社区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三个部分。在推普实情调查方面,实践团成员主要通过街头随机采访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丰盛镇居民对于普通话及其重要性的看法以及在丰盛镇推广普通话的建议进行记录与收集。通过与丰盛镇居民的交谈,实践团成员获得以下有效信息:丰盛镇居民使用普通话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群体,普通话的主要了解并学习的方式是学校课堂学习,大部分居民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对于丰盛镇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有不可获取的作用。针对获取的信息,实践团成员结合丰盛镇不同年龄段人群特点,结合普通话在丰盛镇使用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提出详细的推广策略,助力丰盛镇推普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曲:助农可兴乡
7月12日至13日,实践团成员为推广丰盛镇农产品,对其蔬菜基地与果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实践团首先对果园进行了解调查,脆李、葡萄和桃子是丰盛镇果园的主要种植果类,果园占地面积广大,果农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纯天然的种植方式,水果甘甜可口。随后,实践团成员通过无人机拍摄以及与菜农沟通交流的调查方式,对丰盛镇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丰盛镇蔬菜基地主要种植作物为番茄、黄瓜与丝瓜,普遍采用棚内种植以及沟渠灌溉的方式进行种植,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作物茁壮成长、提高营养价值。同时在与菜农的交流中得知,菜农坚持推行绿色种植技术,注重“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让大家能够放心吃、安心吃、喜欢吃。
第三部曲:非遗传精华
7月10日实践团前往非遗秤杆王泽喜老人的店面,深入了解了秤杆的选材、打磨、刻度划分以及最终的校准等各个环节。实践团队通过镜头记录了非遗传承人王择喜介绍的丰盛手工秤由来和使用方式。整个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独特的视角,细腻地捕捉了制秤每一道工序的精髓,巧妙运用光影,将手工秤的制作过程转化为一场视觉盛宴。最终,实践团成员依托“视频+”模式制作宣发视频,为丰盛非遗手工秤促发新能。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到达丰盛镇四合胡豆店铺,通过观看胡豆现场制作、与店铺制作人员交谈来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四合胡豆”。听传承人介绍,四合胡豆之所以品质高和口感好,是因为他们选用的胡豆(蚕豆)颗粒大、皮薄、肉厚。实践团队成员们品尝了四合胡豆,发现它集麻、辣、酥、脆、香等多重风味于一体。刘氏四合胡豆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专程前来品尝,成为丰盛古镇的一张名片。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还了解目前四合胡豆面临宣传热度不够的困境,因此成员计划通过拍摄制作视频推动非遗宣传,用镜头记录非遗,将非遗魅力继续传承。
推普工作的推进,是连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农产品的推广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更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非遗手工秤和四合胡豆这类非遗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实践团成员携手同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