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7月22日,金融学院“寻访红色万年,共筑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赴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开展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系列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促进发展规划的重要精神,紧扣“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大任务,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了解万年县悠久历史及文化底蕴,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活动。引导大学生们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增强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闻贡米十里留香,感产业蓬勃发展
万年贡米杆高芒长,沐自然之精华,饮四季之山泉,其芒似针、其形若梭、其白如玉。煮之软而不黏、柔糯可口;酿酒入口纯绵、回味悠长。
服务队队员们在万年县裴梅镇参观完贡米田后,跟随厂区负责人带好工具,踏入稻田感受秧苗的栽种过程,拿起、弯腰、转向、栽入,深切感受到了村民们日夜劳作的辛苦。随后,队员们前往贡米加工厂,负责人讲解到,市面上人们所购买的上饶贡米是经过加工厂稻谷除杂→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包装多重步骤生产的,每一颗贡米都粒大饱满,洁白似玉。天然生长条件搭配良好产业技术,是让贡米文化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是较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贡米文化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产业主理人说到他们会坚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技术支持,继续因地制宜地发展江西特色农业,不断创新。


稻蛙盛产铺满田,葡萄丰收香满园
行程后半段,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来到万年县苏桥乡,参观学习“万年县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了解苏桥乡特色的乡村产业资源,先后走访了“大塘村稻蛙养殖基地”、“丝瓜络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基地”等多元产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书记介绍“大塘村稻蛙养殖基地” 以生态、环保、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环境优势,优化村域产业布局,大力开发“稻蛙共生”综合种养,发展黑斑蛙养殖产业,提高稻田产值,助力农户增收。
采摘后的丝瓜,通过浸泡、去皮、除籽、晒干……便成了丝瓜络。丝瓜络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纤维,具有通络活血、清热解毒等特点,应用广泛。当地村民程志玉与妻子胡凤珠反乡结合丝瓜络制作与电商的共同发展,开设属于自己的丝瓜络种植基地,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促进乡村经济的加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美味”是成员们对苏桥乡葡萄的一致评价,依托土壤肥沃、阳光充足这一地理环境优势,苏桥乡的葡萄单位产量高,且味道爽口,酸甜,多汁。品尝过后,服务队队员们纷纷拿起果篮与剪刀走入满棚的葡萄园中,深入体验采摘葡萄的过程。

5天的服务行程落下帷幕,队员们说到,乡村振兴果真是一场持久战,万年县的每一处产业都是扎根于围绕群众、服务群众,以党建执笔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都是一场“坚持”的先苦后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