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团情快讯
    • 通知公告
    • 院系风采
  • 部门简介
    • 校团委介绍
    • 分团委介绍
    • 年鉴
    • 荣誉墙
  • 组织建设
    • 规章制度
    • 团委文件
    • 理论学习
  • 品牌活动
    • 青马工程
    • 五大文化节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 学生社团
    • 校园文化活动
    • 我为同学做实事
    • 筑梦启航
    • “感动校园人物”
  • 学生组织
    • 学生会
    • 学生社团中心
    • 青年志愿者协会
    • 大学生艺术团
    • 青年传媒中心
  • 办事指南
重庆工商大学| 新闻网|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
  • 快手
  • 首页
    团情快讯
    通知公告
    院系风采
  • 部门简介
    校团委介绍
    分团委介绍
    年鉴
    荣誉墙
  • 组织建设
    规章制度
    团委文件
    理论学习
  • 品牌活动
    青马工程
    五大文化节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活动
    我为同学做实事
    筑梦启航
    “感动校园人物”
  • 学生组织
    学生会
    学生社团中心
    青年志愿者协会
    大学生艺术团
    青年传媒中心
  • 办事指南

院系风采

  • 团情快讯
  • 通知公告
  • 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 团情快讯
  • 通知公告
  •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环境与资源学院“三下乡”学子在花茂村开展“沉浸式”学习调研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6日    点击:[]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为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7月,环境与资源学院 “多彩贵州,‘千万’有我”青春智囊实践团赴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体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助力乡村振兴。

走,走的不仅是“乡愁小道”,更是贵州农村的蝶变之路

实践团走进遵义市花茂村,重走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走过的道路,看看花茂村的蝶变之路。通过走访调研,实践团了解到,花茂村以美丽乡愁为主导、以绿色发展为引擎、以留住人才为依托,完成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蝶变,实现了农业兴、农村富、农民笑的目标,有效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当地居民也亲切地告诉实践团成员们,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花茂村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这句话让这个黔北小村找到致富路,全村坚持把美丽乡愁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导,把村庄作为景区来打造,把乡愁作为文化来塑魂,以乡愁带动旅游业发展,同时将绿色产业、非物质文化作为发展村经济的抓手,助力乡村振兴。

看,看的不仅是人文景观,更是贵州农村的全新变化

实践队成员走进花茂村,看到连片的绿色稻田惊叹不已,感受当地绿色农业发展。据悉,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后改名“花茂村”,寓意花繁叶茂。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系列政策指引下,花茂人一步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良种植技术,实现了绿色农业、田园风光与旅游经济的有机融合。微风拂过连片的稻田,连绵的青山,碧绿的稻田与点缀其中的幢幢白色民居构成一幅完美和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走进附近农家乐,村民热情地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特色美食—花茂盬子鸡,这是村民母先才传承百年陶艺,制作盬子为器皿,通过焖炖而成的美食,将文化体验、饮食体验与制陶技术融合发展,不仅开设了自己的陶艺馆,带动村里产业发展,也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讲,讲的不仅是“千万工程”,更是和美乡村的建设之路

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实践团就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和基层乡村治理在村内开展调研走访。当地返村大学生告诉实践团成员,现在花茂变化大,就是依靠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红色文化、陶艺文化的融合,带动村子经济发展,以前村子留不住人,现在返乡年轻人多,毕业以后也在考虑返乡创业。走访中,实践团成员向村民们讲述浙江“千万工程”案例,而村民们团结一心让花茂完成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光荣奋斗史,又何尝不是“千万工程”经验在花茂村的生动实践。最后,成员们向村民们宣讲环保知识等,引导村民们坚持绿色生活理念,才能把美丽花茂留得住、留得久。

拍,拍的不仅是乡土人情,更是花茂人的“幸福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千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今日的花茂田园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践团成员羊海丰如是说道。为了留住花茂人的美好生活,实践团成员选择用镜头记录当下。当地村民告诉成员们,每天下午6点过后,村民们陆续从家里赶到党群中心,开始今天的娱乐活动—谈天说地、运动放松。镜头下,返村大学生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肆意青春,乒乓球台旁,老年队与少年队的pk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引来阵阵掌声。他们用行动为美好生活铺就道路,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他们用笑容传递着幸福,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能看出他们的生活很幸福,很悠闲,以后我也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回到家乡造福一方。”实践团成员杨灿说道。



上一条:“合力治塘”,赋能乡村振兴——通识学院暑期“三下乡”双城经济圈建设研学团开展 “学思想积力共富裕,重实践铸就‘当门塘’”实践活动
下一条:经济学院“团聚青力•预制未来”梁平柚调研团参访梁平区任贤街道长龙村

【关闭】

友情链接

  • 共青团中央
  • 重庆共青团
  • 学校首页
  • 信息门户页
  • 教务处
  • 学工部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 快手

地址:中国 重庆市 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400067) / 电话:023-62769004

Copyright©2024 共青团重庆工商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