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切实了解农村当地发展需求,助力乡村振兴,7月9日下午,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与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村民委员会举行了交流会。忠县马灌镇果园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徐勇,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元元,带队老师陈思燃、宋成与实践团成员们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上,杨徐勇、程元元就果园村发展需求展开了讨论,并围绕新时代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向实践团成员提出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新思考。
增强脚力,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增强脚力,是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重要内涵,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指标。在会议上,杨徐勇向实践团成员讲解了迈开双脚到田间地头、融入当地村民,了解村民实际情况的重要性。他将自己的驻村工作经历总结为二十字方针——“融入当地,融入村民,融入帮扶对象,积极开展沟通。”他提到,实践团成员要注重与果园村村民之间的沟通联系,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正在开展的工作中去,为村民办实事。作为文新学子,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调查,做到与村民同步思考,从而提高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增强眼力,练就观察分析的“基本功”
增强眼力,离不开两个“善于”。杨徐勇和程元元围绕文新学子果园村三下乡实践活动,就“善于观察”和“善于分析”两点进行讲话。杨徐勇指出,善于观察即要培养新闻敏感性。“一墙黑板报、一个老物件、一位老居民、一句无心话……”杨徐勇以举例的方式教导文新学子要见人之所见,更要察人所未察。程元元强调,善于分析即要培养全面辩证的思维。他指出要以围绕目标、多向追寻、多案优选的系统思维方式为依据,面向凤鸣园、倒灌老街、电商中心、高鹏农业四个重点项目,了解既往背景、当前境况、未来布局,追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否充分了解项目背景?是否正确分析出问题的本质?怎么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程元元的一连串发问掷地有声。
增强脑力,把准思想行动的“风向标”
增强脑力,是实践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集中体现。程元元指出,“三下乡”实践团成员要不断开拓脑力,用主流价值导向引领时代所趋。他进一步强调,在乡村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坚持两个必须:一是必须提高站位、突出主题,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成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筑牢果园村发展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再上一层楼。二是必须进行逻辑构建、提前思考,因地制宜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会议上,程元元提到,针对“倒灌社区”老街发展问题,实践团成员要将资料整理和调研结论相结合,形成关于老街发展的历史、情况、问题、措施等整合思维模式,将调研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增强笔力,锻造本领精进的“金刚钻”
增强笔力,需要夯实专业知识功底和提高政治素质两手抓。就专业知识方面,程元元指出,文新学子要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展现一专多能的“全媒体新闻工作者”形象,以文字与视频报道相结合的报道方式,制作出更多适合网络传播的产品,推进果园村新闻宣传工作深入发展。“纸、笔、镜头不离身的专业素养不能忘。”他对文新学子说,“一定要常记、常写、常拍。”就政治素养方面,杨徐勇强调了贴近人民群众和政治大局意识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深入采访,并把采访聚焦到村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他以“三变改革”背景下高鹏农业的发展变化为例,进一步强调要在新闻实践中把中央政策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同人民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文学与新闻学院社会实践团积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贯彻落实到助力果园村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中,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