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内外,有这样一群闪耀的“天霁蓝”,他们忙碌在赛事场馆,引导观众,维持秩序;服务于闭环驻地,悉心接待,事无巨细;他们坚守在不同领域,热情服务,青春洋溢。他们就是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们。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有近2万名志愿者服务于“双奥之城”。
身着“天霁蓝”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中,有5位是我校大学生,他们服务于赛场内外,展现了重工商大青年志愿者的精神风采。国际商学院202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杨钦钦,耐心维持冬奥会场内秩序,微笑引导各国运动员,尽责维护热身运动器材;体育学院体育硕士班2019级研究生向芸萩、2020级研究生王英伍和姜又双、2021级研究生李才鹏全程参与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媒体接待工作。
国际商学院学子用青春笑脸传递温暖热情
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学生杨钦钦,在2020年底通过个人申请方式向北京冬奥组委会提交申请,最终如愿进入冬奥会志愿者大家庭。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在比赛场馆进行热身训练的各国运动员提供服务,核对运动员训练场次信息、运动员进出场馆信息,管理维护各类热身器材。
杨钦钦介绍,作为冬奥会志愿者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正式开始志愿服务前,他总共接受了23课时的培训课程,也为之后提供更专业的志愿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反复强调的就是微笑,用微笑在赛场内外传递东道主的温暖与热情,用热情服务向世界展现青春风采。杨钦钦每天早晨八点前往比赛场馆做上岗准备,下午五点下岗休息。“每一个志愿者的身后都有悉心指导的专业工作人员,他们都在全力支持我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真真切切地彰显在这里。”杨钦钦说到。
志愿服务期间,杨钦钦接触得最多的是各国运动员。“每天都能听到运动员说谢谢我们,还问我们有没有吃饭,有没有时间休息。我们用微笑服务运动员,运动员也用微笑谢谢我们。我想这也是‘开放、包容、合作’奥运精神的体现。我现在都学会用好几种国家语言说‘谢谢’了。”能得到所服务运动员的肯定,杨钦钦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体育学院学子在冬奥志愿服务中绽放青春光彩
体育学院体育硕士班4位研究生向芸萩、王英伍、姜又双、李才鹏,全程参与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媒体接待站工作。向芸萩、王英伍同学主要负责广播电视总控核心机房CATV及公共媒体区音频调控等工作;李才鹏、姜又双同学负责新闻发布厅、公共媒体区接待工作,共计参与接待媒体120家、记者200余人。
谈到这次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感受,4位同学分享到:“张家口媒体接待站负责接待冬奥期间来张采访报道的中外媒体记者,是传递北京冬奥会各种信息的重要窗口,我们作为服务其中的志愿者,感到很自豪也很有压力。志愿工作初期,张家口媒体接待站的工作人员一遍遍指导我们如何调控设备,如何为接待站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新闻发布区、文化展示区提供各类保障服务。每项工作细节都被反复讨论、演练,竭力为中外媒体记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每一位志愿工作者都无比认真、严谨,用最负责的工作态度服务冬奥。”
办好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这个冰雪之约寄托着人类对体育的理想,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精彩一刻。能够为之尽一份青春之力,4位同学深感自豪。他们表示,返回学校后,还将继续参与重庆的、身边的志愿服务活动,传递奥运精神,践行志愿理念,继续绽放青年志愿者的青春风采。
奥运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校学子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服务奉献北京冬奥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鼓励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增强体育参与意识,践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向世界展示重工商大青年的奉献、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