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顾红军革命斗争的艰辛岁月,感受红军精神,7月24日,国际商学院“三下乡”实践团来到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拜访了红军后代胡敬华先生,听他讲述红军故事。
胡敬华先生讲述先辈故事
胡老今年七十四岁,其父亲胡荣清曾是长征时期红三军团的一名红军战士。1929年加入红军以来,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参加青杠坡战斗时,眼看到了决胜的时刻,一个炸弹突然在胡荣清身边爆炸,危急下他只能忍痛跟随部队撤离,直至红军四渡赤水河途径古蔺太平,他的伤口感染化脓,无法继续行军,才被迫和一批红军伤员留在太平镇养伤。临走前组织为他们每人留下了三块银元,希望他们照顾好自己。伤好后,胡荣清在太平镇成家安顿下来。日子虽然清苦,但胡荣清始终珍藏着三块银元,这于他而言是身为一个战士的勇毅和傲骨,而这样的精神在这个家庭也被传承了下去。
图为胡敬华先生
父亲过世后,家境愈发困难。15岁的胡敬华无奈给中央军委办公厅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能给他安排一份正式工作。数月后,他接到回信,信上写着:“父辈之功,晚辈不能享受,需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这封信点醒了胡敬华,他先是靠着自己的撑船手艺进入了当地船队,两年后,又转到太平镇修建社工作,于1992年被任命为太平镇胜利街副街长,任职期间,胡敬华始终把群众的大事小事记挂心上,在群众中建立了很大的威信。如今,不惑之年的胡老坚守在赤水河畔,立志要将红军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下去。
访谈最后,胡敬华先生为实践团成员唱响了古老的船工号子。随着时代的进步,赤水河上船工和纤夫的身影已然消逝,但那铿锵有力的号子声里蕴含的力量将长存于人民心中。本次访谈之行让观察团成员直接对话革命后辈,把推进百年党史教育行在实处,激励同学们学习和传承爱党爱国的红色精神,将青春献给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