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文学与新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忠县马灌镇电商中心及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了解当地村民在电商发展中的实际状况与真实需求,依托青年新生力促进乡村特色产品的线上销售,积极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马灌镇电商中心丨指导老师李琦正在询问产品销售方式)
实践团首先来到忠县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参观泡菜、麦酱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并与生产经营者一起深入座谈。座谈中,实践团师生了解到“毛妈妈”土特产是由该镇果园村的一农户家庭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自主生产经营的本土系列酱菜,该家庭一家五口齐上阵,公婆制作,儿子儿媳宣传推广。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坚持“纯手工、无添加”的“原生态”生产理念,采用传统的日晒、自然发酵、柴火灶加工等制作工艺制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对外宣传推广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实践团师生就微信短视频拍摄及产品外观设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忠县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丨实践团正观察一些特色产品的外形设计)
随后,实践团师生赴马灌镇龙肖村重庆创锐生态农业发展中心开展调研,了解到该公司受益于国家政策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栽桑养蚕单一生产经营模式拓展到桑园立体种养、文化旅游及桑叶、桑枝、桑果、蚕沙的综合利用开发生产经营,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拓展网上销售渠道,目前他们开发的桑叶鸡蛋、桑叶面、桑叶茶、酿制桑椹酒已成功上市,畅销到全国各地。
在当地驻村干部杨徐勇的带领下,实践团师生参观了该公司的流水生态鱼塘、特色农家乐、农耕文化长廊、科普长廊、党建长廊等经营场所,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参观过程中,实践团还了解到当地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办好微实事,改善大民生”的政策精神,为帮助该产业园发展引入更多的旅游资源,积极协调周边农户,预计在今年9月将通往园区的道路由6米扩宽至8米,壮大特色“桑”产业,拓宽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重庆创锐生态农业发展中心丨在当地驻村干部杨徐勇的带领下
实践团在重庆创锐生态农业发展中心调研)
最后,师生们一行来到马灌镇电商中心开展调研,参观电商中心的产品展示区、直播中心,认真记录特色产品的外形包装、营销方式、价格设定方面的详细信息。同时,与直播中心工作人员座谈,详细了解该中心从选题策划、视频的拍摄及制作、平台的维护及运营的新媒体整体运营过程,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商现场培训做详尽的准备。

(马灌镇电商中心丨实践团正查阅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信息)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师生深切感受到了马灌镇“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发展思路下广大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到当地特色产品推广存在的瓶颈。为此,实践团师生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发现电商发展新机遇,利用特色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让农村百姓搭上电商“数字快车”,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